找回密码
 加入《星球大战》宇宙
搜索

纤原体到底是个啥?

2020-9-30 16:25| 发布者: 星球大战| 查看: 2374| 评论: 0|原作者: luketime

【译者按】原文《So What the Heck Are Midi-Chlorians?》于2013年6月24日发表在《星球大战》官方网站,作者J. W. 林兹勒(J. W. Rinzler)。



当《幽灵的威胁》上映时,有些人对纤原体(midi-chlorian,又译:迷地原虫)发挥的作用感到不满——特别是阿纳金的一滴血显示出他体内有数量超多的纤原体。在作家特里·布鲁克斯即将开始写《幽灵的威胁》电影小说时,卢卡斯在一次交谈中向他解释:“在阿纳金的身上,每个细胞里不是一两个或三个纤原体,而是有一千来个。他体内纤原体的数量是令人难以置信的。”

所以……他们是什么?卢卡斯解释道:"我假定纤原体是(在《星球大战》世界里)每个人都知道的一个种族。你与这个大能量场(原力)的相互作用、交互的方式,就是通过纤原体。他们对能量很敏感。他们在你生命的核心里,在细胞里,活细胞里。他们与细胞有共生关系。而且,因为他们都是相互关联的,如同一个整体,所以他们可以与更大的原力场进行交流。这就是你与原力互动的方式。”

至少有一部分人认为,上述说法否定了原力面前人人平等的性质,尽管在《绝地归来》中,故事和对话都已经表明,至少在某些方面,原力是具有遗传性的。影片中有诸如卢克告诉莱娅的"我家族的原力很强大"等台词。

事实上,直到电影中出现那一句台词——或者直到我们在《帝国反击战》中发现维德是卢克的父亲,1977年第一部电影的许多观众可能都认为,自己也可以成为绝地。毕竟,本·克诺比在《新的希望》中让卢克开始训练时,可没说卢克需要进行任何特殊能力测试或验血。卢克只需要学习如何触及这种被称为原力的神秘能量场。甚至在《帝国反击战》之后,开始拍摄《绝地归来》之前,卢卡斯在与编剧劳伦斯·卡斯丹和导演理查德·马昆德的故事会议上,也说过这样的话。

卡斯丹:“原力可供任何人使用,只要他们能连接上它?”
卢卡斯:“是的,每个人都能做到。”
卡斯丹:“不只是绝地?”
卢卡斯:“只是绝地花时间去练习了。”
马昆德:“他们把它作为一种技术来运用。”
卢卡斯:“就像瑜伽一样。如果你想花时间去做,你就可以做到;但真正想这么做的人,也是那些喜欢那种事情的人。也像空手道。”

这一观点与卢卡斯在1977年夏天所说的一致——那是他第一次不得不更详细地解释他的许多概念:

“原力其实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;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方式。这真的与武器没有任何关系。原力赋予你力量,让你有超乎寻常的感知,能够看见事物,听见事物,阅读思想,隔空举物。据说某些生物天生对原力的认识比人类高。他们的大脑是不同的。原力是对我们周围存在的现实的感知。你必须通过学习来了解它。它不是你可以直接得到的东西。这需要很多很多年的时间……任何研习和努力的人,都能学会。但你必须自己努力才能得到。”

【请注意:当我们为《制作〈星球大战〉》(The Making of Star Wars)准备文稿时,卢卡斯在这段话中加了一条关于纤原体的话,把他最初的原话,与他后来的想法和前传三部曲中的叙述协调一致。】

然而有趣的是,在1977年,卢卡斯就已经谈到某些生物在与原力互动方面,天生具有更强的能力;也许他已经在想像尤达这样的生物了。也许,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个构思变成了阿纳金(一个没有父亲的"生物"——一个"原力意志"的结果)。

但问题是,纤原体的说法到底改变了什么?卢卡斯从没说过普通人没有纤原体(除了他曾开玩笑说:"汉·索洛没有纤原体。他是个丧尸”)。事实上,他说的正好相反。在更严肃地谈到纤原体时,他说:"纤原体们就像一个整体:这意味着每个纤原体不独立思考,生命也不是自己的;因为他们数量众多, 无处不在,所以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。他们在每一个细胞中。有时候一个细胞里有不止一个。有时候细胞里有一大群。但细胞中必须至少有一个,否则细胞就不能繁殖。所有细胞都是这样。包括植物细胞。每个生命形式都有一个纤原体住在他们里面。”

所以,尽管验血可以印证你的天分,学习原力仍然像瑜伽,或拳击一样。你可能天生就体格更轻盈,或者更魁梧,更强壮,但是,因为我们都有纤原体,我们都可以将原力开发到或大或小的程度,当然,是在《星球大战》的世界里。

在现实世界中,卢卡斯可能一直在将天行者家系和一些真实的家族血脉进行类比——血脉的主题在历史上一直让皇室痴迷,延续至今。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……
3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1

鲜花

鸡蛋

刚表态过的朋友 (4 人)

星球大战中文网官方微信公众号

手机版|星球大战中文网 ( 沪ICP备09001291号 )

GMT+8, 2024-11-22 05:09 , Processed in 0.077266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返回顶部